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
日期:2020-04-23  阅读:

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单选题]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启发性原则
B. 量力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直观性原则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意为:没有听说过的不如听说过的,听说过的不如亲眼见过的。"闻之""见之"说明了直接感知事物的重要性,正是直观性原则的体现,故本题选D。
2[单选题] 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循序渐进、以理服人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德育原则是( )。
A. 导向性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疏导原则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题干描述的关键点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符合疏导原则的特点,疏导原则指的是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故选D。
3[单选题] 小学生从认识燕子、麻雀、乌鸦等,概括出鸟的本质特征。这一思维方式是( )。
A. 综合
B. 推理
C. 判断
D. 概念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概念。[点拨]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综合是将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的统一整体的认识。
4[单选题] 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兴趣小组和同学帮扶课外教育活动,不属于( )。
A. 教学计划之内的活动
B. 教学计划之外的活动
C. 综合活动
D. 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或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兴趣小组和同学帮扶课外教育活动都是课外活动。故本题选A。
5[单选题] 小学数学运算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 讲解
B. 观察
C. 练习
D. 示范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故选C。
6[单选题] 一个新教师把自己工作的重点放在维系与领导、同事的关系上,他目前处于( )阶段。
A. 关注情境
B. 自我感受
C. 关注学生
D. 关注生存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生涯关注理论的阶段不包括关注自我感受阶段,故排除B。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题干描述的情况符合关注生存阶段的特征。故选D。
7[单选题]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督促并检查孩子完成作业,其承担的角色是( )。
A. 决策者
B. 支持者
C. 志愿者
D. 学习者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督促和检查孩子完成作业,体现了家长是学校教育的支持者。[点拨]兰根布伦纳和索恩伯格对家长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角色进行了论证,他们认为,参与学校教育的家长可分为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和学习者、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和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三种角色。针对具体的行为来说,本题属于"支持者"角色。
8[单选题] 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班集体发展处于( )阶段。
A. 成熟
B. 组建
C. 核心形成
D. 自主活动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班集体组建起来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活动的参与和表现情况,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信任,在班主任指导下,可以较独立地组织班级活动。这是班集体核心形成阶段,故本题选C。
9[单选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包括( )。
①优先发展 ②育人为本 ③改革创新 ④促进公平 ⑤提高质量 ⑥均衡发展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⑥
D. ①②④⑤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今后教育发展的工作凝练为20字方针,即: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因此本题选B。
10[单选题] 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方面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是( )。
A. 绝对评价
B. 相对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甄别评价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或者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故选C。
11[单选题] 从课程论角度来看,教室座位安排、图书角的设置属于( )。
A. 活动课程
B. 综合课程
C. 隐性课程
D. 显性课程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隐性课程也叫潜在课程、非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教室座位安排、 图书角布置等就属于隐性课程。
12[单选题] 小学数学课程中"概率与统计"这一部分的知识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以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并逐步扩展。这一教材编写方式属于( )。
A. 螺旋式
B. 单一型
C. 活动型
D. 直线式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教材的编写方式包括直线式、圆周式和螺旋式。直线式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螺旋式是指根据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课程发展与设计。螺旋式教材编写方式的特点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前后的教学内容有贯穿,并有利于学生强化知识体系。
13[单选题] 小学生游戏时摔倒扭伤并有少量出血点,教师的正确做法是( )。
A. 止血带绑在伤口上方,注意保暖
B. 纸巾盖上伤口,电话通知家长
C. 冷毛巾敷伤口,立即送往医院
D. 清洁水冲洗伤口,消毒纱布包扎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擦伤和小范围的出血点属于轻微伤,教师立即用清洁水清洗伤口,用消毒纱布包扎即可,故本题选D。
14[单选题] 学校应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小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不少于( )。
A. 1.5小时
B. 1小时
C. 2小时
D. 0.5小时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要求各地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故选B。
15[单选题] 关注教育主体,解释教育现象,运用"深描"的写作手法,以讲故事方式呈现研究结果。这一教育研究方式被称为( )。
A. 调查研究
B. 行动研究
C. 叙事研究
D. 实验研究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叙事"本是文学的一种样式,意为告诉、表达、呈现复杂故事。教育的"叙事研究"就是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题干中所指的教育研究方法即叙事研究。
16[单选题] 张老师讲授《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教学方法是( )。
A. 演示教学法
B. 现场教学法
C. 示范教学法
D. 情境教学法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情境教学法指教学中,为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题干中张老师为同学播放江南水乡美景,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场景,引起同学的情感体验,属于情境教学法。
17[单选题] 有的小学生为获得教师的鼓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获得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让同学瞧得起而努力学习。其学习动机属于( )。
A. 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B. 远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C. 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D. 近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是指由学习的直接结果所引起的学习动机。题干中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成功的愿望等都直接影响学生近期学习活动的动机,故本题选C。
18[单选题] 保证班主任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是( )。
A. 教导学生
B. 指导学生
C. 辅导学生
D. 研究学生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故选D
19[单选题] 少先队员自己确定活动形式并组织开展活动,体现少先队活动的( )。
A. 创造性
B. 组织性
C. 自主性
D. 兴趣性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新时期的少先队工作把学生看成有自主性、主动性、创造的主体,主张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主性。题干中少先队员自己确定活动形式并组织开展活动,这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自主性。
20[单选题]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课程开发模式是( )。
A. 工作分析模式
B. 任务分析模式
C. 目标模式
D. 过程模式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在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泰勒提出行为目标是制订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教育目标的核心。泰勒所提出的课程开发模式为目标导向。故选C。
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问答题] 简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参考答案:
有意义学习的发生需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即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1)客观条件,即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范围之内的,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教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的概括,是有逻辑意义的。
(2)主观条件,即学习者自身的因素。主观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以便与新知识建立联系;二是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22[问答题] 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参考答案:
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包括: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网课及复习资料加王老师v:18385257377

 
 
 
 
 
 
 
 
 
 
 
 
 
 
 
 
 
 
 
 
 
 
 
 
 
 
 
 
 
 
 

版权所有 © 2023 贵州学以致用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黔ICP备19003939号-2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中华北路78号世纪商务城4层406、贵阳市云岩区金仓路1号宅吉大厦2楼31号 邮编:5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