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考教资!《综合素质》单项选择题详细解析
日期:2020-04-23  阅读:

单项选择题

1.陈老师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上大学,学习上暂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我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B.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C.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D.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解析:【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 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的特征。其中,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 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给我们的教学启 示是: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施教,做到循序渐进。题干中,陈老师的话没 有体现出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因此,D 项表述错误,当选。

A 项: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身心发展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不同, 面临的发展任务不同,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不平衡性是指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或在不同方面是不平衡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关键期或最佳期。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具体表现为:①个别差异性从群体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 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②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D。

2.班主任方老师刚要上课时,发现有人在班长的桌子上用粉笔写了大大的“坏蛋”两个字,对此,方老师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 发动学生检举“肇事者” B. 责令班长自我反省

 

C. 严肃批评教育全班学生 D. 擦掉字课后再处理

解析:【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行为的转变。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这也就意味着其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学生是不是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学得很好、是不是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在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学生。尊重学生意味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不能大声训斥学生,不能羞辱、嘲笑学生,不能随意当众批评学生。另外,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题干中,有人在班长的桌子上用粉笔写了大大的“坏蛋”两个字, 这体现了学生发展的不成熟,教师应该先采取冷处理,再找到写字的学生并对其进行引导教育。因此,此时教师最恰当的处理办法是擦掉字课后再处理。D 项正确,当选。

A 项:发动学生检举“肇事者”体现了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在这一发展阶段的不成熟性, 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排斥。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责令班长自我反省容易使班干部受委屈,没有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严肃批评教育全班学生容易将小事变大,造成其他学生的困扰,不尊重其他学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

3.黄老师经常带学生到学校的荷花池观察荷叶和荷花,为学生讲解莲藕的生长过程, 并引导学生将有关荷叶、荷花的知识编成小册子。这体现了黄老师是( )。

A. 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B. 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C. 专业发展的引领者 D. 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解析:【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 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积极参与地方课 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的能力。题干中,黄老师的行为体现出其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D 项正确,当选。

A 项:教育科学的研究者是指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 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行为规范的示范者是指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不仅要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塑造学生,还要以自己的言行影响感化学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究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 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关于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表述,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有长期发展规划

B.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D.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备设施

解析:【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因此,有长期发展规划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对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规定。A 项表述错误,当选。

B、C、D 三项: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相关规定。与题干不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A。

5.学生张某在高考中由他人替代考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可由

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张某( )。

A. 停止参加高考 3 年 B. 停止参加高考 4 年

C. 停止参加高考 5 年 D. 停止参加高考 6 年

解析:【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九条规定:“考生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组织考试的教育考试机构工作人员在考试现场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并终止其继续参加考试;组织考试的教育考试机构可以取消其相关考试资格或者考试成绩;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非法获取考试试题或者答案的;(二)携带或者使用考试作弊器材、资料的;(三)抄袭他人答案的;(四)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五)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考试成绩的作弊行为。”题干中,学生张某在高考中由他人替代考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可责令张某停止参加高 考三年。A 项正确,当选。

B、C、D 三项: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A。

6.教师王某因为醉酒驾驶发生交通事故,被判一年有期徒刑。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以继续执教

B.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从事其他职业

C.王某保留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需重新注册确认

D.王某保留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不能在原校留任

解析:【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依照教师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题干中,教师王某因为醉酒驾驶发生交通事故,被判一年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的相关规定,王某丧失教师资格,但刑满释放后可以从事其他职业。B 项正确,当选。

A、C、D 三项: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的相关规定。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7.小学生李某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到某市上学,为李某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条件的主体应为( )。

A. 其户籍所在的人民政府 B. 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

C. 其父母工作地人民政府 D. 以上三者

解析:【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第一、二款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题干中,小学生李某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到某市上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为李某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条件的主体应为李某父母工作地人民政府。C 项正确, 当选。

A、B、D 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指( )。

A. 未满 12 周岁的公民 B. 未满 14 周岁的公民

C. 未满 16 周岁的公民 D. 未满 18 周岁的公民

解析:【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D 项正确,当选。

A、B、C 三项: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

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的是( )。

A.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B.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C.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D.多次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解析:【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食、注射毒品;(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选项中,A 项“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属于“不良行为”,并非“严重不良行为”。因此,A 项表述错误,当选。

B、C、D 三项:均属于“严重不良行为”。与题干不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A。

10.小学生王某在课间玩耍时,故意将同学赵某推倒在地,致其左腕骨折。依据《学生 伤害事故处理方法》的规定,应对赵某所受伤害承担主要赔偿责任的是( )。

A. 王某的监护人 B. 学校

 

C. 王某的班主任 D. 王某

解析:【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题干中,小学生王某是未成年学生,对学生赵某伤害事故负有责任,所以应由其监护人承担 主要责任。A 项正确,当选。

B、C、D 三项:均不符合《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1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行使解释宪法职权的是( )。

 

A. 最高人民法院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最高人民检察院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解析:【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二)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四)解释法律;(五)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六)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八)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十)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十一)根据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的提请,任免国家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十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十三)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并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十四)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十五)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十六)规定军人和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和其他专门衔级制度;(十七)规定和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十八)决定特赦;(十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二十)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二十一)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二十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因此,行使解释宪法职权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员会。B 项正确,当选。

A、C、D 三项: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规定,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 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12.李老师在班级设立了“生日祝福墙”,每当有学生过生日时,同学们纷纷在祝福墙上留下祝福的话语,还相互赠送自制小卡片。李老师的做法( )。

 

A.不恰当,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B.不恰当,会助长物质攀比之风

 

C.恰当,能够让学生感受班级温暖

 

D.恰当,能够让学生提高消费意识

解析:【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班主任工作的相关内容。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班级进行日常管理。其中,对班级进行日常管理包括:①维护班级秩序,培养集体氛围;②组织班级活动;③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题干中,李老师设立“生日祝福墙”的这个做法是恰当的;同时,每当有学生过生日,大家纷纷在祝福墙留下祝福话语,还相互赠送自制小卡片,这能够维护班级秩序,培养集体氛围,让学生感受班级温暖。C 项正确,当选。

A、B 两项:题干中,李老师设立“生日祝福墙”的这个做法未有不恰当之处,同学们纷纷在祝福墙留下祝福话语,说明并未加重学生的负担,而相互赠送自制小卡片,说明没有 花费学生大量的金钱,也不会助长攀比之风。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题干中,李老师设立“生日祝福墙”的这个做法是恰当的,但学生之间相互赠送的都是自制小卡片,并不会让学生提高消费意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13.小刚自习课与同学说话,被学校扣了分。班主任王老师把小刚叫到办公室训斥了一顿。小刚解释说:“老师,今天主要是因为……”王老师更生气了:“每次你都有理由。按班规,再这样叫你家长来!”王老师的做法( )。

A.恰当,制定了班规就应该严格执行

 

B.恰当,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就要批评

 

C.不恰当,应该听小刚解释清楚再处理

 

D.不恰当,应该杀一儆百在教室里处理

解析:【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内容。在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学生。尊重学生意味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不能大声训斥学生,不能羞辱、嘲笑学生,不能随意当众批评学生。另外,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题干中,王老师因小刚在自习课上与同学说话,被学校扣了分, 而在办公室里训斥小刚,这是不恰当的做法;并且,王老师并未听其解释,这说明王老师没有尊重学生,正确做法应该是听小刚解释清楚再处理。C 项正确,当选。

A、B 两项:题干中,王老师因小刚在自习课上与同学说话,被学校扣了分,而在办公室里训斥小刚,这并非是一个恰当的做法;同时,王老师并未听取小刚的解释就要进行批评 或按照班规执行,这也是不合理的做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题干中,王老师因小刚在自习课上与同学说话,被学校扣了分,而在办公室里训斥小刚,这是不恰当的做法。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学生,而尊重学生意味着不能伤害学生 的自尊心,因此对于犯错的学生更不能杀一儆百在教室里处理。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14.学校安排优秀教师刘老师和新入职的邓老师“师徒结对”。刘老师悉心指导,邓老师也总是主动向刘老师请教,经常观摩刘老师上课,并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 言上都尽量模仿刘老师,但教学效果并不佳。其原因是( )。

A. 邓老师缺乏自我反思 B. 邓老师没有得到专业引领

 

C. 刘老师指导有所保留 D. 刘老师的教学示范性不强

解析:【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及方法包括: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②开展微格教学;③进行专门训练;④反思教学经验。其中,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组织化观摩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摩,非组织化观摩则没有这些特征。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 可以进行组织化观摩;而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洞察力,所以不适合这类年轻教师。并且,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题干中,邓老师虽经常观摩刘老师上课,并在教学的各方面尽量模仿刘老师,但教学效果并不佳,这说明邓老师在教学上缺乏自我反思。A 项正确, 当选。

B 项:题干中,学校安排优秀教师刘老师与新入职的邓老师“师徒结对”,这说明邓老师有得到专业引领。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题干中,刘老师悉心指导,邓老师也总是主动请教,这说明刘老师在指导方面并未有所保留。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题干中,邓老师经常观摩刘老师上课,并在教学的各方面尽量模仿刘老师,这说明刘老师的教学示范性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15.有段时间,班里几名女生因为传话走样产生误会,关系紧张,对此,付老师设计了“复制不走样”的游戏。游戏结束后,一个学生这样写道:“虽然是同一句话,但经过五个人的传话后,我听到的已完全变样了。原来传话会引起这么多误解。”下列关于付老师行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付老师注重教书育人 B. 付老师注重方法创新

 

C. 付老师注重严慈相济 D. 付老师注重循循善诱

解析:【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内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其 中,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关爱学生是指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 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 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慈相济是关爱学生的职业 行为要求,具体是指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呵护关爱。题干中,付老师针对 班级内出现的因为传话走样产生误会的情况设计了游戏,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原来传话传到最 后可能意思完全变了,缓解了同学之间紧张的关系,并没有体现出其在教育学生时既严格要 求,又呵护关爱。因此,C 项表述错误,当选。

A 项: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和职业道德的核心。教书育人是指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注意方法创新属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终身学习的要求。终身学习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循循善诱属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教书育人的要求。循循善诱是指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C。

16.2016 年 8 月 16 日凌晨,我国成功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该卫星以我国古代一位先贤命名,以纪念他对自然科学做出的贡献,这位先贤是( )。

A. 孔子 B. 老子

 

C. 墨子 D. 荀子

解析:【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名字。2016 年 8 月 16日 1 时 40 分,我国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为 了纪念墨子对自然科学做出的贡献,该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C 项正确,当选。

A 项: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老子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被尊为道教始祖,有《道德经》存世,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 响。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荀子是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其为“荀卿”。荀子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本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他的说法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17.人体中含有 50 多种元素,其中含量占体重 0.01% 以上的元素被称为常量元素, 含量占体重 0.01% 以下的元素被称为微量元素。下列元素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 )。

A. 钾 B. 钙

 

C. 钠 D. 碳

解析:【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元素。人体元素是指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它 与生活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本底相适应,大体包括三类: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年龄元素。人 体内含量较多的五种元素从高到低分别是氧、碳、氢、氮、钙。因此,在选项中,人体内含 量最高的是碳。D 项正确,当选。

A、B、C 三项:钾、钙、钠均不是选项中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元素。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D。

18.全球大部分的货物贸易是通过海运进行的。人们为了缩短航程,在 19 世纪到 20 世纪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基尔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建设。其中,苏伊士运河连接 的是( )。

A. 地中海与红海 B. 太平洋与加勒比海

 

C. 北海与波罗的海 D. 印度洋与南中国海

解析:【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苏伊士运河的相关知识。苏伊士运河(又译苏彝士运河)1869 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 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线。它是世界上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 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因此,苏伊士运河连接的是地中 海与红海。A 项正确,当选。

B 项: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它是世界重要的航运要道,也是被誉为世界七 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位于德国北部的基尔运河,又名北海—波罗的海运河,是连接北海和波罗的海的重要航道。基尔运河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的航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 也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由印度洋进入南中国海,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更多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资料加V:18385257377 王老师  免费获取

版权所有 © 2023 贵州学以致用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黔ICP备19003939号-2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中华北路78号世纪商务城4层406、贵阳市云岩区金仓路1号宅吉大厦2楼31号 邮编:5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