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
1.
李老师坚持写“作业札记”,其中记录了学生做作业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特殊的现象,并据此分析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心理变化,然后再将自己的判断结果作为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作业的重要依据。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该教师的做法( )。
A.注重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B.发挥了教学的专业自主性C.注重了学生发展的主体性D.提升了布置作业的有效性
2.
关于图 1 反映的情形,正确的说法是( )。
A. 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发展B.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C.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D.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 桂
老师专门找朱松谈话,告诉他:“你这段时间虽然学习效果不太好,但
比以前刻苦多了,只要你改进学习方法,会有明显进步的。”桂老师的做法( )。
A.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学习动力
B. 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C.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合作意识D.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4. 青年教师王老师为提高教学水平,从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语言都严格认真模仿特级教师李老师的做法,但教学效果仍然不佳。导致王老师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不包括( )。
A. 王老师缺乏反思意识
B. 王老师忽视学生的差异性C.王老师缺乏教学创新
D.王老师缺乏诚恳学习态度
5. 中学非法招生共获利 80 多万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可以对该校采取的措施是( )。
A.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追究民事责任B.责令其退回所招学生并退还所收费用C.对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
D.没收其非法所得的财物
6. 某中学规定,教师因休产假不能工作的,其工资由学校扣除用作其他代课教师的代课费用。该学校的做法( )。
A.不合法,侵犯了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的权利B.不合法,代课教师的工资应由学校自筹经费予以保障C.合法,学校享有对教师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利
D.合法,学校享有按照章程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
7. 某足球学校是专门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足球专门训练的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该学校自行对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具有审批权的主体是( )。
A. 市级人民政府
B. 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 县级人民政府
D.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8. 为防止学生受到网络伤害,班主任李老师要求班上所有学生将手机上交接受检查,以便及时了解情况。李老师的这种做法( )。
A.合法,班主任对学生有管教权B.合法,班主任对学生有监护权C.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D.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9. 人民法院依法对 14 岁的赵某涉嫌违法犯罪案件进行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于这一类型的案件( )。
A.一律不公开审理B.一般不公开审理
C.经人民政府批准可公开审理D.经检察机关批准可公开审理
10.在李老师的课上,中学生顾某起立回答问题时,后排的陈某悄悄将顾某的座椅移开,导致顾某坐下时重重地摔倒在地。后经医院检查发现其尾椎骨裂, 需要长期治疗。在这起事故中,应当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是( )。
A. 陈 某 B.李老师
C.陈某和学校 D.陈某和李老师
1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应当实行( )。
A.教学辅助人员职务制度B.管理职员制度
C.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D.教育职员制度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
B.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会
D.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
13.一直受学生喜欢的韩老师每次板书后,都习惯性地将剩余粉笔头“潇洒地”投向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只要一投中就会引起学生啧啧称赞。此举被很多学生模仿,现已成为学生们课后常玩的一个游戏——“旋风粉笔”。这表明韩老师要注重( )。
A.加强职业归属感B.道德心理优化 C.增强职业安全感D.道德行为内化
14.初三(1)班的李凡考试成绩一直不佳,班主任召开家长会时说:“我们班有几个像李凡这样的孩子,考试成绩一直落在全班后面,他们今后的发展很令人担忧啊!”这位班主任的做法( )。
A.不恰当,应私下提醒家长做好心理准备B.不恰当,应综合评价之后再与家长沟通C.恰当,能帮助家长正确预期孩子的发展D.恰当,能帮助李凡等学生准确定位自己
15..高二(1)班的历史课上,杨老师与张军发生了语言冲突,双方争执不下。杨老师便把张军拉到班主任办公室。班主任应该( )。
A.请政教处老师处理B.问清缘由再行处理
C.先让张军道歉再了解缘由 D.建议他们相互道歉握手言和
16.上课时,程老师发现后排的一名学生在偷吃零食。刚开始程老师没有理会,但这名学生吃了很长时间也没停下。程老师忍无可忍,便快速地走到这名学生跟前,抢过零食扔出窗外。程老师的做法( )。
A.恰当,体现教师的严格要求B.恰当,符合学校的管理规定
C.不恰当,不应简单粗暴处理问题D.不恰当,不应干预学生个人行为
17.豆腐原产于中国,以它为原材料的菜肴,做法多种多样。“文思豆腐”是将柔软脆弱的豆腐切成毛发粗细制作而成,以刀工见长。下列菜系中,擅长制作“文思豆腐”的是( )。
A.鲁菜B.苏菜C.粤菜D.徽菜
18.望远镜的发明推动了近代天文学的发展。1609 年,伽利略亲手制造和改进了望远镜,并用来巡视天空,他的国籍是( )。
A. 法 国 B. 英 国 C.意大利D.奥地利
19.二战结束后,在亚洲和欧洲分别对主要战犯进行了审判。亚洲审判史称“东京审判”,欧洲审判被称为( )。
A. “伦敦审判”
B. “柏林审判”
C. “纽伦堡审判”
D. “波茨坦审判”
20.战国时期,诸侯间的兼并战争愈演愈烈,产生了多种外交、军事策略。下列人物中主张“远交近攻”策略的是( )。
A.孙膑B.苏秦C.张仪D.范雎
21.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反映气候、物候的变化,用以指导农事。下列节气中,白昼最长的是( )。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22.1972 年,考古学家在发掘一座汉墓时发现一具女尸,不仅千年不腐,而且各部位和内脏器官的外形相当完整,各组织细微结构保存较好,为世所罕见。该墓葬的名称是( )。
A.满城汉墓 B.狮子山墓葬
C.西汉南越王墓D.马王堆汉墓
23.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 70 周年,俄罗斯 2015 年推出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新版。小说的作者是( )。
A.肖洛霍夫 B.瓦西里耶夫C.法捷耶夫
D.帕斯捷尔纳克
24.图 2 的人像雕塑出自组雕《地狱之门》,原是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大门而作。此雕塑后来被放大三倍复制,成为独立作品, 作品的通行名称是( )。
A.《诗人》 B.《守门人》C.《瞭望》 D.《思想者》
25.对图 3 的解释,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定的试卷长度范围内,改变题量能够明显改变考试结果的信度 B.当试卷长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增加题量不会明显改变考试结果的信度C.试卷题量少于 80 时,题量与信度正相关,题量越少考试的信度越低
D.当试卷长度达到某一极高的程度后,考试结果的信度也会达到极值 1
26.在 Word 中,要实现对文档中的文字进行“替换”,在默认设置下,首先
选择的功能菜单是( )。A.“工具”
B. “文件”
C. “视图”
D. “编辑”
27.在 Excel 工作表中,单元格区域 B3:E5 所包含的单元格的个数是( )。A.11
B.12 C.13 D.14
28.找规律填数字是一个很有趣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下列选项中,填入数列“11、55、187、583、、5335”空缺处的数字,正确的是( )。
A.1771 B.1772 C.1773 D.1774
29.下列表述,与“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属于同类判断的是( )。
A.团队重要,平台也很重要
B.品德看言行,知识看谈吐C.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D.善人必勤俭,恶人必奢华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4 分,共 42 分) 30.材料:
陈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总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各自探索,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由陈老师讲解。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觉得不但收获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
当然,陈老师也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有的同学老是找不到学习方法, 也不愿意发言,习惯当听众,王春就是这样的孩子。陈老师有一次点名让王春发言,王春站起来紧张得面红耳赤,陈老师示意王春坐下。课后,陈老师把王春叫到办公室说:“你既然不愿意在班上公开讲,那我们就私下聊吧。现在只有我们两人,你就补上你的课堂发言吧。”在陈老师的多次鼓励下,王春慢慢克服了胆怯,也敢上台发言了。
作为班主任,陈老师号召学生扩大阅读面,他给学生推荐了很多书目,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也包括科技史、通俗哲学读物、成功者的励志故事……他还经常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视野明显开阔了,知识面也明显拓宽了。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做法。(14 分)
31.材料:
葛华和李强在课间因为一件小事吵架,葛华挨了两拳,刚要还手,上课铃响了,李强迅速跑进教室。葛华觉得吃了亏,怒不可遏,他站在教室门口指着李强大声叫嚷:“有本事你给我出来,我非把你揍扁不可!”此时,正好来上数学课的于老师看到了这一幕,老师愣了一下,马上和蔼地对葛华说:“葛华,你看老师拿了这么多作业本,你能帮老师发给同学们吗?”葛华虽然还在生气,但还是很快接过作业本发了下去。于老师又对全班同学说:“刚才葛华虽然和别人闹了点小矛盾,可是他为了不影响上课,愉快地帮助我们发作业,这很好!我相信他下课后会正确处理这件事的。”葛华听到老师的表扬,转怒为喜,上课也非常认真。
下课后,于老师请李强帮他把教具拿回办公室,趁机问明了事件发生过程。听完李强的诉说,于老师耐心地对他说:“虽然双方都有责任,但打人给别人造成了伤害,如果是你被打了,你会感觉怎样?我们已经是中学生了,要学会用自己的智慧,友好地解决与他人的冲突,老师相信你会处理好这件事的。”李强主动找葛华道歉,两人重归于好。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于老师的教育行为。(14 分)
32.材料:
中国古典史学很善于用意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特别是古典诗词,利用意象传神达意,是诗人的一项重要的艺术手法。历代不乏这方面的大家高手,例如, 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被后人誉为“怀古咏史诗中无与伦比的典范之作”。这首词运用意象体现作者的所感、所思、所想时,可谓驾轻就熟、出神入化,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作者选择的几个意象,原本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在作者的大手笔中,不仅活了起来,还一脉相承为一首平古绝唱: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不难看出,这首词中有十个意象:箫声、秦娥、秦楼月、柳色、灞陵、乐游原、咸阳古道、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围绕着这些意象,几幅生机盎然的画面, 随着深夜的箫声渐次浮现出来。
现代学者浦江清在其《词的讲解》一文中认为,李白的这首《忆秦娥·箫声咽》是“几幅长安素描的合订本”。所谓“合订本”,显然意指词中的画面都是“独立成篇的”,看上去这是事实。然而每吟诵这首《箫声咽》,“秦楼月”的悲苦幽怨中,总是升起一股荡尽千古风尘的浩气,将词中画面一气呵成为色彩浓烈的悲剧,从而使人并不觉得那些画面是支离散乱的,甚至并不感到它们是“独立成篇的”,那些画面在读者的心神体会中,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所谓“素描的合订本”中的合订,其实是一种血肉相连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审美的结果。也就是说,词中的十个意象,实质上是作者“阅尽人间春色”后的怀古伤今中的审美选择。没有崇高的审美情操,没有敏锐的审美判断及娴熟的文学技巧,是不可能有这种恰到好处的意象选择的。这是只有李白这样的大诗人才有的天才的艺术想象的结果。
诗词家常说,意象选择是诗词创作的主要方法。然而意象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换言之,是什么指导了意象选择?从《忆秦娥·箫声咽》中可以看出,作者选择 的十个意象,能在一首小令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诚然,这里的思想不是理性 思考的结果,而是善感于外界产生的浮想联翩中的看法。毋宁说,一个心智正常 的人,这种“看法”绝无可能前后矛盾,而是一以贯之的。这种一以贯之的“看法”,才是《忆秦娥·箫声咽》中十个意象之间内在联系的灵魂。也就是说,唯
思想才是诗词创作中意象选择的主导。严格说没有思想的主导,则不会有正确的意象选择,整篇诗词创作也就失败了。李白之所以能在《忆秦娥·箫声咽》中将十个意象完美无缺地排列组合成一首意义深远、气势磅礴的精妙好词,主要得力于他那气贯古今的思想。说实在的,《忆秦娥·箫声咽》中的十个意象,在一般人那里,都是司空见惯的平常物,但这些平常物在李白思想的驾驭中,都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都在思想的指挥下发挥自身的“音阶”功用,汇成了一支既悲苦凄清又威武苍凉的乐曲。
(摘编自李工《古典文学意象的示范》) 问题:
(1) 文章认为中国古典诗词意象选择的原则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 分)
(2) 请结合文章,对中国古典诗词意象是“合订本”这一特征予以分析。(10 分)
答案及更多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资料加V:18385257377 王老师 免费获取